虛擬貨幣今年來暴漲暴跌,其中比特幣光上半年價格就大漲100%以上。如果以台灣本土比特幣交易商幣託(BitoEX)均價來看,7月19日早上1比特幣等於新台幣7萬元;而比特幣的崛起,帶動以太幣(Ethereum)、萊特幣 (LiteCoin)等新興虛擬貨幣。想參與商機的民眾不少,只是該當「礦工」好,還是單純買賣虛擬貨幣,當個投資人好?
參與虛擬貨幣的玩家,大致分成兩種:
一、礦工:用電腦「挖礦」賺取虛擬貨幣,分為自主挖礦、揪團挖礦及雲端挖礦三種。
二、投資型玩家:直接買賣虛擬貨幣,賺取價差。
早期比特幣挖礦以專業玩家為主,近年單打獨鬥已不具經濟效益,所以不少人轉進新興虛擬貨幣。主攻以太幣的小型礦場老闆Alex指出,兩個月前砸下400多萬元,買了近50台挖礦機,目前挖礦收入大約18萬元左右。
想靠挖礦賺虛擬貨幣,要考量幾個因素:首先就是設備費用,業餘的玩家一般都是買中高階顯示卡,DIY一台挖礦機,但如果手頭有些資金,就會去找特定廠商購買專為挖礦用的 「礦機」;其次,挖礦通常要24小時開著主機,電費、網路費,甚至是擺放礦機的場地費也要列入成本。
但採礦難度不斷提升,導致單獨挖礦時代過去,玩家轉向揪伙團挖(pool mining),又稱作聯合挖礦。就好比大家一起集資投資,一旦挖礦獲利,再依據每個人貢獻程度不同,分別給予虛擬貨幣,而想要團挖的前提,就是必須參加一個礦池(pool)。
雲端挖礦(cloud mining)的玩家只要投入資金,就能跟業者租借設備挖礦。而在眾多方案中,大都是租用「雲端算力」。簡單來說,你投入的金額越高,租用算力越強的設備,挖到礦的機率也越高。但雲端礦場打著玩家只要投入少量資金,就能獲得高額獲利,但偏偏不少都是假的業者,最後玩家下場往往是血本無歸。
直接購買虛擬貨幣較簡單,第一種方法是透過國外比特幣交易所。近年來陸續成立幣託(BitoEx)及MaiCoin,催生了實體通路。幣託在2014年就攜手全家便利商店,率先推出比特幣交易代收服務,到了近年又增加萊爾富。
如果要透過國內交易公司購買比特幣,必須先申請電子錢包,才能進行後續交易。而超商購買操作也很簡單,申請完電子錢包之後,先到超商機台選擇要買的比特幣數量,再到櫃檯用新台幣繳費,不久虛擬貨幣就會存入電子錢包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